怎么玩视角游戏

怎么玩视角游戏

1、“要真正实现幼儿自主地游戏,支持幼儿自主地发展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第一幼儿园尝试在小班,将习以为常的“建构区”“表演区”“角色区”“益智区”重新以材料的种类分为“积木区”、“家庭区”、“艺术区”、“玩具区”、“图书区”五个基本区,去除游戏区的“目的性”与“功能化”,以实现小班游戏的真正自主。相较于原有的游戏环境创设,在新的游戏场景中,幼儿沉浸其中,不仅表现出原有的那些角色行为、表演行为、建构行为。

2、还生发出更多样的、更令人欣喜的游戏行为来,其改革思路和实践,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传统的游戏区通常包括建构区、娃娃家、小医院、表演区、数学区、美术区等,游戏区的创设、命名及材料的投放目的性和功能指向性很强,例如小舞台投放表演类的材料,仅能表演;小医院投放医院类的材料,只能玩与医院相关的游戏;数学区投放数学相关的材料,只能玩数学游戏……。这种按照目的和功能划分的区域限制着游戏的内容,禁锢着教师与幼儿游戏的想象,变相地约束儿童的游戏行为,限制了幼儿的“自主”和深入游戏的意图。如何去除游戏区域的“目的性”与“功能化”,更好地支持儿童的自发的游戏意图、自主的游戏选择,自由的游戏行为。

3、我们在小班进行了如下尝试:。规划、命名游戏区角。

4、我们尝试将整个活动室创设成为一个大型的“材料超市”。首先将小班原来游戏区域所有材料都罗列出来,按照材料种类重新进行归类和划分。

5、其次,在区角的命名上,改变过去直接指向游戏行为的命名方式,换之以游戏区材料的类型命名区角,分为“积木区”、“家庭区”、“艺术区”、“玩具区”、“图书区”五个基本区域。进而保证孩子们不受区域的约束,想选择什么材料,想跟谁玩,想在哪里玩,想怎么玩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游戏意图和想法。例如,幼儿会在家庭区按照自己的想法创设一个医院,在积木区玩消防员游戏,会将图书区的帐篷、锅碗瓢盆搬到走廊上玩野餐游戏……真正实现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。这样的区域创设和命名方式,也更明确地提示幼儿区角存放的玩具种类,便于幼儿收拾整理。

怎么玩视角游戏

1、考虑到积木区内幼儿不仅会进行大型建构,也可能会生发出角色扮演、表演等游戏,因此积木区是所有区域中面积最大的,位于教室的正中间。里面按照空心大积木、单元小积木、辅助材料进行了分类存放,这样的设置既能很快进行布局和腾空,也能够方便孩子们在区域内进行各种游戏。家庭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,他们总是热衷于玩有关家庭的游戏,将设于积木区的旁边,面积仅次于积木区。本区域,更多为孩子提供熟悉的、真实的家庭物品,按照婴儿用品、厨房用品、生活用品、角色扮演四类材料进行分类存放。

2、这样更容易引发幼儿主动游戏的兴趣,帮助幼儿建立生活与游戏之间的联系。宽敞明亮且靠近水源,方便幼儿进行各类艺术创作并进行清洁。本区域按照颜料类、工具类、装饰类、胶泥类四个部分来存放。

3、既是幼儿艺术创作的材料,也作为不同游戏的辅助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。有便于孩子操作和摆弄的桌子,玩具柜里面存放的是种类和数量充裕的低结构辅助材料,如各类积插、数字卡片、扑克牌等材料。

4、这里是实现幼儿游戏意图的辅助材料仓库,也是幼儿个性化的学习区角,幼儿在自由操作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习得各方面的关键经验。位于阳台尽头,安静而阳光充足。里面存放图书、纸笔、电脑键盘、手偶等材料,适当的帐篷、软垫、沙发等让环境更加温馨舒适,给孩子留出私密空间,也利于幼儿在图书区内游戏。除了以上五个基本区域,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,增设班级特色区角,动态性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游戏行为。

5、如小班特色区角“童言蜜语”,这个区域内投放有帐篷、软垫、家庭相册等,初期可以满足幼儿初入园时焦虑情绪的释放,后期幼幼、师幼可以在这里聊天、说说悄悄话,充分尊重幼儿的私密感。过去我们总是主观地将幼儿能力分为几等,并据此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。而这类材料通常是一些学习性和目的性很高的材料,幼儿玩几天就没兴趣了,同时,幼儿也并不按照教师想象的层次去选择材料玩耍。相反另一些材料,比如“沙”,无论学步的小孩还是成年人,似乎永远都玩不够,永远都有兴趣。

  • 声明:本文由格瓦瑟攻略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!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@qq.com